笔趣阁 > 穿越小说 > 中兴大明,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> 第904章 川蜀的格局(上)

第904章 川蜀的格局(上)(1 / 2)

川北,保宁府,府衙大堂内,文官大佬重将云集。

“咳咳”

主位上的老头子,川楚总督文安之,轻咳两声。

脸色一正,表情一凝,强打起精神,环顾大堂的众人,点了点头,缓缓开口说道:

“德安侯”

“你们那边的人马,到了哪里?”

没错的,大明王朝,在四川,有两路大军。

成都府,有一路大军,兵力大概1.2万左右。

主将是德安侯狄三品,吏部左侍郎方献廷,成都总兵刘耀,总兵朱龙海和陈万保。

这一路大军,主要的对手,就是潼川府和保宁府的清军,川陕总督李国英,兵力大概1.3万左右。

另外一路明军,就是总督文安之,亲自统领的大军,兵力大概也是1.2万人左右。

四川巡抚蒋尚鹰,参军郭都贤,大将杨定和刘鼐,二炮司包杰勋,涪侯旧部陈应洪。

这一路的兵马,一直在重庆府北面,对峙顺庆府的清军,满清的四川巡抚高民瞻。

这个高民瞻,就比较倒霉了,忠州之战失败了,重庆之战惨败,两战丧师两万多,只能苟在顺庆府。

同样,文安之的明军,也是比较复杂的,前前后后,调整了好几次。

大将杨定,刘鼐和包杰勋,本来是成都那边的,后来抽调下来,参与围攻贵阳城。

战役过后,朱皇帝又下令,把他们调拨给文安之,增强火器支援,用于攻占重庆府。

重庆之战后,朱皇帝又下令,整编忠贞营,川东的战将,也调走了一大堆。

其中一部分忠贞营,调往了缅甸,也有几个营,调往了荆州,剩下的一部分人,又留在夔东,继续完成整编大事。

于是乎,重庆之战后,文安之的兵马,直接少了一大半,根本无力攻打川北的清军,只能继续对峙着。

一句话,四川的明清两军,都是有心无力,大战打不起,小战没意思,就这么僵持着。

“蹬蹬蹬、、”

顶盔掼甲的老武夫,德安侯狄三品,昂首挺胸的站出来,目光如炬,黑脸刚毅,抱拳行礼,大声回道:

“回禀文总督”

“末将麾下的大将陈汤,亲率1500精锐,作为我军的先锋军”

“他这一路大军,沿着金牛道,绵竹,梓潼县,剑阁,昭化,广元,追击满清残敌”

“最后的目标,就是边境的朝天关,七盘关”

“总兵陈万保将军,也带着他的3千精锐,紧随其后,以防不测,随时准备增援”

“末将吩咐了他们,方侍郎也是这个意思”

“步步为营,小心谨慎为上,多派出一些探哨,以免中了清狗子的埋伏”

“一旦遇到了麻烦,能退则退,退下不来,就坚守待援,绝不可轻率浪战”

“剩下的七千多大军,有的到了城外,有的也进入了西面的南津关”

“末将估计,天黑以前,所有的兵马,就能达到城外,汇合大军”

没错,这个老武夫,现在意气风发啊,气势十足。

不得了啊,他可是成都方面军的主将啊,很受朱皇帝器重的大将(自己认为的)。

没错,四川方面的几个军头,这个狄三品,算是投的比较早。

去年9月的时候,成都方面军的主帅沐天波,接到缅甸来的圣旨,要求抽调兵马南下,围攻贵阳城。

这个猴精的狄三品,就背着其他军头,独自找到沐天波。

把自己的嫡子狄从仁,塞入南下的大军里面,还配了五百亲兵,几个亲信家将。

其目的,就是为了给嫡子铺路,去见一见朱皇帝。

果不其然,龙颜大悦的朱皇帝,在贵阳城外,直接拨出3千土司丁壮,交给狄从仁,从此做了大将。

后来,沐天波被召回去以后,朱皇帝又把成都方面的主将位置,交给了狄三品。

要知道,他旁边就有一个,吏部左侍郎方献廷啊,这也是朱皇帝派到四川的。

其实呢,朱皇帝压根没见过狄三品,之所以选择他,还是无人可用啊。

这算是,矮个子里,挑高个子,将就着用吧。

毕竟,他的嫡子狄从仁,在朱皇帝手里捏着,方献廷又是降臣出身,其他的人,脚步太慢了。

川北,汉中,边境关隘关城图

“嗯”

听完狄三品汇报的文安之,眼眸一凝,低头瞟了一眼川北地图,心中了然,重重的点了点头。

没办法啊,今年的他,已经68岁了,白发苍苍,老态龙钟啊。

可以说,这个文总督,是整个大明王朝,仅存的几个老臣硕果之一。

说实在的,去年的一场大病,差点要了他的老命,记忆力严重衰退啊。

“德安侯,安排的很妥帖”

“朝天关,七盘关,是要塞关城”

“只要拿下了,崇山峻岭,大巴山,汉中的清狗子,就别想冲下来”

“这个李国英,也是一个老武夫,沙场几十年,经验丰富老道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