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初,这三路之地时常传出有部落反叛大明的消息,他也常常率兵前去镇压。然而,仅仅过去数年,他便觉得无事可做了。
吴阶心中不禁感慨自家陛下手段之高明,对陛下在西南之地推行的改土归流之策佩服不已。
这一策略成效斐然,不仅成功汇聚了西南各地分散的部落,还一举废止众多土司制度。
如此既达成了对各部落的统一治理,又让每位百姓都分得田地,从而一举赢得西南百姓的衷心拥戴,使得整个西南地区彻底融入大明统治版图。
然而念及自己近来已然无事可做,吴阶不禁眉头微蹙。
身为镇守西南的统兵大将,眼见西南局势渐趋安稳,他心中明白,自己势必会被朝廷召回朝中。
想到如今大明朝堂之上,名将如云。自己虽说已然算得上一方大将,但朝堂之中能力与自己不相上下乃至更胜一筹者,大有人在。
回想起这几年在西南统兵以来,虽说自己也立下了一些功勋,却不过是镇压些小部落叛乱之类的小打小闹罢了,今后回到朝中,想要再度获得领兵作战的机会,谈何容易?
“不行,得趁如今手中尚有统兵之权,尽快立下足够的功勋。否则今后若想再次轮到自己领兵出征,真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。”吴阶喃喃自语道。
念及于此,吴阶神色一凛,当即便差遣手下人奔赴军营,将庞万春、吕师囊等一众将校召集而来,共商事宜。
待庞万春、吕师囊以及一众镇南军将领来到大堂,吴阶便将自己心中所想,如实告知了一众将领。
庞万春、吕师囊等人听闻,神色不禁一怔。旋即,庞万春拱手说道:“吴将军既然有意率领我等立下功勋,不知吴将军有何打算?”
吴阶微微颔首,意气风发地说道:“本将自领兵驻守西南,便已锁定目标,那便是蒲甘路与交趾路以南的真腊、占婆两国。此前因西南局势未稳,本将一时无暇理会,只得等待时机。”
“如今西南各地渐趋太平,本将料想朝廷不日便会宣召我等班师回朝。待回到朝中,我等不知何时方能再度领兵作战。”
“故而,此次我等务必先发制人,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荡平此二国,为大明开疆拓土,立下功勋。待凯旋之日,我等定能获朝廷更为丰厚的赏赐。”
庞万春、吕师囊及一众镇南军将校听了吴阶所言,纷纷陷入沉思。
良久,吕师囊面带忧色,沉声说道:“吴将军,不知此事可曾获朝廷同意?否则我等私自挑起战端,日后恐会因师出无名,而遭受朝廷责罚。”
一旁的庞万春也神色凝重,沉声应和道:“是啊,吴将军。虽说我等此刻领兵在外,手握统兵作战之权。但这般灭国之战,即便我等本意是为大明开疆拓土,可依旧于礼不合。”
吴阶听着二人的忧虑之言,颔首说道:“放心吧,此事我即刻修书一封,呈予当今陛下。以我对陛下的了解,陛下定会应允。此次召集诸位前来,就是让大家有所准备。”
众将听后,脸上的忧色这才缓缓褪去。吴阶虽身为大军统帅,然而若论在大明帝国军队中的威望,他与武植相比,可就相差甚远了。
倘若吴阶未获武植同意便私自对外出兵,一众将领恐怕当场就会将吴阶擒拿了。
待吴阶与一众镇南军将领商议停当,他旋即修书一封,遣人以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,呈予武植。
随后,他与一众将领即刻着手整兵备战,率领大军自永昌府开拔,向着真腊与占婆两国边境方向进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