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耳见此情形,思索再三,决定解围,并放出当地居民。这一举动不仅平息了阳樊的反抗,也为晋国赢得了民心,从此,晋国在太行山之南的王畿有了自己的坚实封地。这片土地犹如一块重要的基石,使晋国挺进中原,争霸天下时,有了一个稳固且可靠的桥头堡阵地。
晋文公四年(前633年),远方的楚成王野心勃勃,他联合同盟诸侯,浩浩荡荡地包围了宋国。宋国人心惶惶,紧急向晋国求援。得知消息后,公孙固急忙赶往晋国,向晋文公重耳陈述宋国的危局,请求晋国伸出援手。
晋军帐内,谋士们纷纷建言献策。先轸站出来说道:“报答恩人,一雪恩情从而奠定霸主地位,就在此刻了。宋国当年也曾对我们有恩,我们岂能坐视不理?”当年宋襄公对重耳以礼相待,赠送车马,这份恩情重耳一直铭记于心。狐偃也接着说道:“楚国刚刚占有曹国,而且又初次与卫国通婚。倘若我们攻打曹国、卫国,楚国肯定认为自身利益受损,必定出兵救援曹卫。那时,他们顾东顾不了西,自然无暇全力进攻宋国,如此一来,宋国就能得到解脱了。”
重耳认为他们说得有理,于是下令编制三军,准备先讨伐楚国的同盟曹、卫。十二月,晋军士气高昂,一路势如破竹,攻下太行山以东大片土地。为了表彰赵衰的功绩与威望,重耳把原邑封给了赵衰。赵衰在晋国的发展过程中,一直默默辅佐重耳,出谋划策,忠心耿耿,此时得到封赏,实至名归。
晋文公五年(前632年)春,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,重耳整军备战,以荀林父为御戎,稳稳地把控着战车;魏犨为车右,忠诚地守护在主公身边。随后,他率领晋军八百乘浩浩荡荡南下,奔赴战场。在讨伐曹国时,晋军向卫国借路,希望能从卫国通过,迅速到达曹国的腹心地带。然而,卫成公却是个自私自利、胆小怕事之人,他害怕卷入这场纷争会给卫国带来灾难,坚决不答应晋军的请求。晋军无奈,只好选择迂回作战,从南渡过黄河,直扑曹国。
正月,晋军一路披荆斩棘,终于攻下五鹿。这一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晋军的士气,也让其他诸侯看到了晋国强大的实力。士兵们欢呼雀跃,士气高涨,纷纷表示要为晋国的霸业继续奋斗。二月,重耳与齐昭公在敛盂顺利结盟,晋国与齐国就此携手,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。此时,晋国本打算顺势伐卫,进一步扩大战果。
卫成公见晋大军压境,晋、齐又结为盟好,自知卫国势单力薄,无奈之下,请求参加结盟,企图借助晋国等大国的力量来保障卫国的安全。但重耳考虑到卫国之前的态度,坚决不答应。卫成公见请求无望,又想与楚国结盟,以此来寻求庇护。但卫国人深明大义,他们不愿卫国陷入楚国的势力范围,坚决反对与楚国结盟。在他们的一致反对与逼迫下,卫成公无奈,只得离开卫国,前往襄牛避难。而卫国人趁机推选公子买在卫国防守。
楚国听闻卫国之事,以为有机可乘,出兵救援卫国,却未能取胜。晋军乘胜追击,不战而得卫国,进一步巩固了优势。三月,晋军南下攻曹,丙午日,晋军顺利攻入曹都(今山东定陶)。进入城中后,重耳站在曹都的宫殿前,大声列举了曹共公的种种罪状。
原来,这曹共公平日里荒淫无道,听信谗言,不听忠义之士僖负羁的劝阻,让三百个美女拉着自己华丽的车子四处巡游,不务正业,荒废朝政。重耳想到自己曾经历过那么多艰难困苦,深知民心向背的重要性。于是,他下令军队不许进入僖负羁同宗族的家内,以此来报答僖负羁当年的恩德,展现出自己大度与仁义。这一举动让曹国的百姓对重耳感恩戴德,也为晋国在其他诸侯国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。
晋军如此攻击曹、卫,本意是想通过引诱楚军北上,从而坐收以逸待劳之功。然而,楚军的反应却大大出乎晋军的意料。他们并不上钩,反而将进攻的矛头转向宋国,猛烈攻击宋国。宋国顿时陷入绝境,再次紧急向晋军告急。重耳得知后,陷入了两难的境地。他深知曾对楚国受过恩,心中有报答之意,自然不想攻楚;但宋国也对晋国有恩,如若不救,晋国必定会失去宋国的信任与支持,进而陷于战略被动的危险局面。重耳为此举棋不定,愁眉不展。
先轸思索片刻后,上前劝说:“主公,如今晋国处于关键之际。我们应果断抓住曹伯,把曹、卫的土地分给宋国。楚国一心想征服中原,必然会为宋国被分土地之事而着急。到时候,他们肯定会放弃攻打宋国,转而与我们争夺曹卫之地。”重耳听了先轸的建议,觉得颇有道理,便采纳了这一策略。
楚成王得知晋国如此行动,心中有些犹豫,最终决定率军离开宋国,暂时缓解局势。然而,楚将子玉骄傲自负,他一心想在战场上建立功勋,证明自己的价值,因此反对楚成王的撤军命令,坚请出战,与晋国一战。楚成王无奈说道:“晋侯在外逃亡十九年,历经无数艰难险阻,他见识过人生的酸甜苦辣,也深知百姓的不易。他如今返回晋国,懂得如何与百姓相处,上天也似乎为他开辟道路,助力其成。这样的人物,实乃不可阻挡啊。”子玉却不管不顾,执意说道:“不敢说一定建功立业,只求堵塞中伤诽谤的言论。我不想让人说我胆小懦弱,害怕晋国。”楚成王见他如此固执,十分生气,只给了他很少的军队。
此时,秦穆公、齐昭公心怀异志,表面上与晋国联合,实则在行动上消极合作。晋国面临着单独与楚决战的不利局面。重耳无奈之下,再次想起了先轸的建议。他让宋用土地贿赂秦、齐,请两国出面求楚退兵,并故意将此事透露给楚国,挑起秦、齐与楚国之间的矛盾。同时,晋国一面分曹、卫之地给宋,坚定宋国抗楚的决心。
楚国看到自己即将失去曹、卫之地,自然不愿放弃,不肯松口。而齐、秦为得到宋国丰厚的土地,便也不愿再与楚国结盟。在权衡利弊之后,齐、秦最终无可选择,只能与晋国结成同盟,兵锋直指楚国,战争一触即发。一场决定春秋格局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,晋国能否在这场战争中脱颖而出,重耳的霸业能否真正实现,都将在接下来的城濮之战中见分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