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6章 谁更急
大同是军事重镇,虽然民多了起来,路边的摊贩和商铺规模也远不如京城。
上回路过的面摊,如今只留下一片空地,孤零零的一根杆子,上面的旗帜招牌也没有了,路边萧条了不少,多了一些饥民。
这些饥民应该是本地的,外地的话在自家家乡呆不住,也会往内地跑,比如太原这些大城,不过要是外地的饥民多,又说明饥荒闹得很广,不限于一地。
王信骑在马背上一路走过,史平见怪不怪,京营当初也是如此。
不久后,到了巡抚御史衙门,王信见到张文锦,张文锦的脸上多了一些笑意。
至于张文锦为什么心情高兴,王信也能猜到,有自己这样勇于拦事的属下,换成谁是上官都会高兴的,打输了是自己的责任,打赢了是他的功劳。
“末将听说欧彦虎的使者还在大同”
听到王信的询问,张文锦收敛了笑容,警告道:“你打听他们做什么你不要乱来啊。”
欧彦虎的使者一开始很嚣张跋扈,底气十足的模样,等单于部的消息传来,欧彦虎的使者底气不足了,谁也没想到单于部这么轻松的被解决。
哪怕是自己,张文锦也没敢想王信如此轻易的灭了单于部,这可是盘踞数十年的大胡部啊,因为实力强大,才能成为冯庸制衡大板升诸部的手段。
就算是派出永兴军和天成军,张文锦也没有信心消灭单于部,对手又不是傻子,呆在原地与周军硬碰硬。
料想欧彦虎也是这么认为的吧,留着单于部挡住大周,让他放心的出去远征。
想清楚了这些,张文锦眼神复杂,不知道如何对待王信。此人的确能打,虽然手段下作了些,但也更可怕,竟然毫不在乎自己的名声,原来不是这样的啊。
王信摇了摇头,“欧彦虎现在无力顾及单于部,趁着现在获得的机会,我已经和周家等人讨论过,在赤儿山一带筑城。”
自己已经在威远关和几家商号讨论过,上午又在大同和周家商谈,恐怕不到晚上,张文锦就会知道这件事。
张文锦愣住了,有些反应不过来。
“不光是赤儿山,等稳定了局势后,接下来还要往单于城旧址筑城。”王信笑道:“一路修过去,最后在大板升修一座归化城。”
大周没有归化城,王信的计划,令张文锦措手不及。
“修城不是那么简单的,朝廷也没有钱.”张文锦下意识的拒绝。
张文锦自己也有修城的计划,区别是修葺边关城堡。
这其中的说法可大了。
与王信的在关外筑城是两回事。
而且王信的计划太过冒险,张文锦感到自己无法控制,思路逐渐清晰,不打算支持王信。
张文锦的决定,虽然令人可惜,不过也不出乎意料。
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,官员们一般不会做。
商人愿意做,因为是有利益,并不是谁比谁的道德高尚。
王信并不担心张文锦的态度,笑道:“这件事不需要朝廷出钱,也不经我的手,是商人们为了做生意做的决定。”
商人、地主、读书人、乡绅并没有明确的区分。
薛家是勋贵,也是商人。
周家是乡绅地主,也是商人。
谁都可以是商人。
因为追求利益是人性,只要大同的乡绅地主们决定好了,那么张文锦就无法反对,反而会主动配合,大家都朝中有人,而乡绅地主是为了自己的利益,除非张文锦疯了,才会因为公事而惹下私仇。
结局一定是乡绅地主们请客张文锦,大家在觥筹交错之中就达成了一致。
王信以前相信真理,后来更相信立场。
在立场面前,真理啥也不是。
所以王信已经看到了结局。
果然,听完王信的解释,张文锦沉默了下来,已经知道这件事无关王信,理清楚思绪,张文锦忍不住再一次打量王信。
“张大人为何如此看我”
“你到底想要做什么”
张文锦忍不住问道,王信下的这盘棋有点大了,原本已经高看王信,到了今日,发现还是小瞧了此人,此人的心计实在是可怕。
王信沉吟,人是善变的,也是不可预料的,不能把张文锦逼太狠了。
“既然朝廷解决不了胡患,为了避免胡患变得不可收拾,甚至重蹈覆辙,发生以胡代华的旧事,那么由地方大户出面解决胡患也未尝不可。”
张文锦闻言,内心一动。
地方大户这个说法,自己好像也是地方大户。
虽然觉得王信的话有些狂妄,张文锦却不怎么反感,不过张文锦无法做出决定,决定先与几家商讨商讨。
这么大的事情,当然不是一下子能做出决定的,王信理解张文锦的犹豫,却不怎么在意,因为自己刚才所言,接下来的确不关自己的事了。
问题总是要解决的。
要么解决问题,要么被问题解决。
既然解决问题,要么是朝廷解决,要么是地方解决,不会有第二条路,朝廷解决不了的问题,地方解决了,这又会是新的问题。
可朝廷自己不能解决,也不让地方解决,问题不会消失,最后是问题解决了朝廷和地方。
看清楚朝廷不能解决问题,而自己又不想被问题解决,王信只能尝试推动地方解决问题,至于日后的问题,只能日后再说。
过了几日。
兔毛川,赤儿山,浑河边。
几十人挤在一起时不时指指点点,大同有名有姓的大家都来了,其中周世明兴奋的说道:“此地有山有水,土地肥沃,开垦成耕地也不成问题。”
“噗嗤。”
有人忍不住笑道:“一亩地才几个钱,一年到头卖不到一两银子,倒是一匹马,运到内地能有十几两银子。”
“诶,话虽如此,可放牧的话,一匹马要的可不止一亩地。”
众人纷纷讨论。
“王将军来了。”有人出声喊道,众人纷纷望过去。
只见王信骑着马,被一群亲卫簇拥着,正往他们所在的地方赶来,周世明主动带头迎上去,王信能亲自去大同邀请自己,给足了周家的面子,王信的想法对周家有利,周世明所以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