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是我哥哥,你会帮我的对吗?”
一步步利用亲情绑架,蒋跃想要用此消耗掉蒋衡那心中那最后一点亲情。他走的路是注定要坠入万劫深渊之中的,而蒋警官不能被他拖下水。
他只想毁掉自己的前途。
*
一段爆发的剧情戏,沈暨星和邬循一两位天才演员,棋逢对手的对决,作为新人的沈暨星,居然丝毫不落下风。
阴湿疯批的人设太带感了。
这样的人设在绝对的政治正确当中很少出现,就算是出现也是反派形象,但是蒋跃的反派没有坏的那么彻底。再极致一点呢?天生坏种的人设?给沈霁月带来了极速的心脏跳动。
*
离开家里的蒋跃并没有再去行凶,蒋衡的老师早就已经被他杀了。
他开着车,来到开始回国那个遇见人跳楼的路口,看着车流纵横之上的高楼。
前段时间刚死了人,黄泉路上应该有伴吧。
跳楼,一气呵成。
没有多余的语言。
这是沈霁月在影视片里见到最快速,最干脆利落的跳楼了,死前半点遗言都没有。
沈暨星所饰演的蒋跃,甚至没有留给蒋衡最后一面,就这样结束了他的生命。
哥哥,你那么聪明。
还是被我耍了一次。
只要我死了,这桩案子就成了悬案,你依旧是那个前途光明的蒋警官。
只要查不出,没有犯罪人的口供,就无法定案。
镜头又回到了电影开头的那个雨夜,鲜血在柏油路让流淌,此起彼伏的尖叫声、呼救声在空气中流荡,蒋衡闻不到血腥味了,但是嘴巴里蔓延着血腥味。
他无数次试图挽救,小跃还是死了。
头眦欲裂,蒋衡双膝跪地。他作为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从不信神佛,可此刻他真的希望上天能够乞怜他们,但上天给予的回应是,把他的灵魂抽走了。
......
死了就是死了。
世界没有那么多奇迹。
最后一幕。
蒋衡脱下警服将衣服,对着警服、对着他的信仰做了最后一个鞠躬和行礼。
他穿上了接蒋跃回国那天的t恤,今天也是接蒋跃骨灰回家的一天。
刚入警局,之前的同事江映就上前来了。
“蒋衡,你这是何苦呢?”
蒋跃已经死了,事件没有再追查下去的必要了。
蒋衡是清白的。
“他是我弟弟。”
“他错了,但不全然是他的错。”
“还有人该死。”
江映规劝道:“法律会让他们付出代价的。”
这熟悉的语句.....
“不够....不够,是我错了。”
恍惚间,蒋衡陷入了无尽轮回。
蒋衡抱着蒋跃的骨灰,就像当初蒋跃抱着父母的骨灰一般,走进警察局,踏入这方死地。
人设全然丰满了起来。一个是为了哥哥前途甘愿用最惨烈的死法自杀,一个是为了弟弟生命甘愿违背自己信仰帮忙掩盖。
前途和生命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彼此。
拥有绝对的破案能力,与之相具备的是....绝对的伪造证据,混淆案件的能力。
蒋警官,天才警察。
档案里的话果然没有错。
蒋衡将这些年在警局秘密调查局长和市长犯罪的证据,呈交给官方,这件事情引起中央的重视。
他好想对小跃说,他没有放弃。
最后的结果是,这件连环杀人案牵扯出十几年前的化工厂排污丑闻,当初的包庇化工厂排污的正是现在的市长和蒋衡在警校的老师,当年的局长。
陈年的档案被翻阅起,十几年前的化工厂事件官方给蒋跃、蒋衡父母定下的结案结果是,食物中毒。
镜头再一转,彼时的蒋衡已经不在乎所谓的真相,迟来的公平与正义,对于社会可能是有意义的,对于受害者而言,仿佛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。
入狱档案袋。
「罪犯:蒋衡」
因为影片面向观众所需要有的思想导向的缘故,影片的最后蒋衡因为掩盖蒋跃杀人行径的原因,被视为共犯,最终自首锒铛入狱。
但是很符合剧情逻辑,不觉得突兀。蒋衡就是这么一个人,心中有正气。
如果没有幼年父母惨死的那一场事故,他应该会是天生的警察。
【全片完】
【沈暨星 饰演 蒋跃】
这一次再一次出现沈暨星的名字,沈霁月拿出手机拍摄下这个界面。
@极星入昼·沈暨星:
“解锁你的大银幕。”
「图片」
热评:
“还在苦命加班中,怎么样啊?拍的怎么样?好想辞职去看电影。”
“不是国庆吗?楼上怎么还加班?”
「二级回复」“小星演的神了,还没有看的不要担心!啊啊爆片预定!”
“解锁演员身份咯~极星姐看完了吗??”
“没给我哭死啊!才看到一半就已经被哭没了。”
“没去看的星丝多带一点纸吧!我现在恨死毕鹳了。”
“毕鹳我真的....不要再刀我了,剧情能不能设计俗气一点,怎么就一跃了啊?”
“蒋跃的跃是跳跃的跃....毕鹳我气得不行。”
“好泪目啊!谁懂我在大屏幕上面看见沈暨星那一刻,浑身颤抖!特别骄傲。”
“谁懂看完电影的踏实感,全场没有一个人中途去上厕所,没有喧闹,没有打电话声,表演征服了所有人。”
*
这部电影没有绝对正义的正面形象,沈霁月原以为邬循一所饰演的蒋衡是一个没有私心的人民警察,可面对亲情,他依旧动了私心。
两人前期怎么看都不像一对亲兄弟,不断地冷漠眼神交流,不断地呛声,但是最后却都愿意为了对方放弃自己。
他们有自己的私欲但同时又怀有大局观,这样的人物离我们很近,电影的剧情真实地落在了地上。
没有创造一个虚无缥缈的神化人物,人就是有七情六欲,大多时候对于心中欲望情感有先后排序。
这部电影成功了,任何意义上的成功。
作为女配角的覃雅荷所饰演的江映,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电影里面,不是完全的花瓶角色。毕导演没有将这个角色愚昧化,反而给她安排了发现真相的剧情线。
最大胆的剧情设计莫过于,提早揭露凶手会让观众对于后续剧情失去期待,但是毕导用一个又一个的反转,牵扯观众的情绪。
整体的节奏把握真的很好,前一个小时在讲述案件本身,后一个小时再揭露事件本身。
把化工厂厂长临死前的丑恶,还有警察局长伪善的面孔,还有其中小警察一个个形象刻画都十分恰到好处。
毕鹳的光影空间镜头美学运用到了极致,全片没有一个废镜头。
特别是夜逃火烧岛的那一幕,悠扬击鼓声,适时响起的bg,漫天四射的火花,枝叶燃烧的滋啦声。
一个长镜头,完美表现出两位演员的表演功底。
沈霁月现在觉得火烧的那座自己的小岛小木屋有了意义,火光吞噬就偏偏那么美。
周围响起啜泣声和掌声。
不知不觉中,沈霁月用指腹拭了拭眼角,才发觉眼泪也不自觉伴随着剧情的展开而流下。
沈暨星表演和丑闻剧组全员都呈上了最好的答卷,而观众的眼泪就是最好的肯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