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1章 城濮之战(2 / 2)

先轸的这番话,既看到了局势的错综复杂,又提出了一个既能打破眼前困境,又能为晋国谋取长远利益的绝妙策略,尽显其卓越的谋略与深邃的眼光。

重耳在深思熟虑之后,最终听从了先轸的建议,果断做出了决策。他秘密召见了曹、卫两国的使者,言辞恳切地许诺帮助他们复国。重耳的智慧和口才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,他巧妙地劝说两国与楚国断绝关系,让他们看到了复国的希望。与此同时,他下令扣留了楚国使臣宛春。这一消息传出,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,激起千层浪,各国纷纷议论,局势瞬间变得紧张起来。

子玉得知晋国的所作所为后,顿时怒火中烧。恼羞成怒的他如同被激怒的狮子,迅速集结楚军,挥师北上攻打晋军。楚军一路气势汹汹,战鼓隆隆,所到之处,尘土飞扬,旌旗蔽日,很快便进逼至陶丘。楚军的威势如同山洪暴发,势不可挡,仿佛要将一切阻挡在前的敌人碾碎。

重耳深知楚军此时士气正盛,若正面交锋,晋军恐难取胜。他冷静地分析了局势,决定采用诱敌深入之计。他巧妙地布置陷阱,故意让楚军获取一些虚假的情报,诱使子玉继续轻敌冒进。而晋军则按兵不动,佯装退缩。当楚军军官看到晋军接连后退,心中满是疑惑,有人大声问道:“你们为何如此退兵?”狐偃站出来,昂首挺胸,高声答道:“昔日我们在楚国之时,早已立下约定,交战之时晋军退避三舍。如今既已应约,断无食言之理。”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,让楚军军官们一时无言以对。

重耳的退避三舍,蕴含着双重意义。其一,这是对往昔楚成王隆盛礼遇的真诚报答。当年重耳流亡楚国时,楚成王以最高的礼仪规格慷慨相待,不仅给予他安身之所,还在生活上处处照顾。这份恩情重耳始终铭记在心,如今面对楚军,他以退避三舍的方式,践行当初的承诺,彰显出君子之风与感恩之心,赢得了天下人的赞誉。其二,这更是一招精心策划的诱敌深入之计,旨在将楚军引入有利于晋军的预设战场,以便发挥晋军的战术优势,一举击败楚军。重耳的智慧与谋略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,他以退为进,将被动化为主动。

楚国方面,其军官们也察觉到形势不对,他们纷纷进谏,认为此时应当速速撤兵,避免落入晋军的圈套。他们深知,晋军的退缩绝非怯战,而是另有图谋。然而,子玉却被愤怒和傲慢蒙蔽了双眼,执意不肯撤军。他狂妄地认为晋军的退缩乃是怯战之举,这是天赐良机,断不可放过,一定要乘胜追击,一举歼灭晋军。他不顾众人的劝谏,一意孤行,将楚军带入了危险的境地。

四月戊辰日,重耳率领大军,会合了宋成公、齐国的归父和崔夭、秦国的小子慭,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城濮(位于山东省范县南)进发。一路上,军旗猎猎,战马嘶鸣,士兵们步伐整齐,士气高昂。抵达城濮后,大军迅速驻扎下来,营寨连绵数里,一眼望不到尽头。

与此同时,子玉也不甘示弱,率楚军急行军赶来,依托郄陵一带的险要地势扎下营寨。郑国、陈国、蔡国的军队也纷纷前来相助,一时间,楚军阵营士气大振,旌旗蔽空,刀枪如林,大有将晋军一举歼灭之势。次日清晨,子玉派斗勃前往晋营向晋国请战。重耳目光坚定,深知战机已到,欣然允诺次日在战场上与楚军一决高下。

在决战前夕,重耳极为重视军队的战斗准备。他亲自来到有莘这个地方,仔细检阅军队。只见晋军阵列严整,七百辆战车整齐排列,犹如钢铁长城一般。战车上的马匹披挂着精良的装备,每一匹都膘肥体壮,精神抖擞;战士们手持利刃,目光坚定,眼神中充满着必胜的信念。不仅如此,为了给这场关键之战增添助力,晋军又砍伐了当地大量的树木,工匠们日夜赶工,制作出众多可以作为作战器械的木兵。这些木兵形态各异,有的如同巨人一般,有的则精巧灵活,数量之多,让人望而生畏。

四月己巳日,阳光洒满大地,金色的光辉笼罩着整个战场。晋军在有莘北严整地摆开阵势,军容威严,气势磅礴。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,士兵们身披铠甲,手持利刃,眼神坚定,仿佛一座座移动的钢铁堡垒。晋军的阵列整齐划一,中军大旗高高飘扬,重耳站在旗下,目光如炬,扫视着前方的战场,心中充满了必胜的决心。

楚军的队列同样是严整有序,子玉站在楚军的中军大旗之下,意气风发。他身披重甲,手持长剑,环视四周,自信满满地宣称:“今日我军必定将晋国彻底消灭!”那声音在战场上回荡,充满了不可一世的霸气。他的身后,楚军将士们士气高昂,战鼓擂动,战旗飘扬,仿佛要将整个天地都震得颤抖。

楚军的布阵也很有策略,子西负责统率左军,子上则带领右军。他们各自指挥着精锐部队,准备与晋军展开一场生死搏斗。楚军的阵列如同钢铁巨兽,随时准备吞噬眼前的敌人。

晋国方面,胥臣带领下军出征。他眉头紧锁,思索良久后,心生一计。他命令士兵用虎皮把战马严严实实地蒙上,每一匹战马都被装扮得威风凛凛。当这些披着虎皮的战马一冲向敌阵,陈、蔡军队远远地看到,顿时心生惧意。在他们眼中,这些战马仿佛是从山林中奔出的猛虎,凶猛而又可怕。陈、蔡士兵们吓得胆战心惊,毫无斗志可言,纷纷四散奔逃,楚国的右军顿时大乱,很快就溃败下来。

狐毛带领晋国上军的这一场戏码更是精彩绝伦。他命令士兵们树起两面大旗,然后佯装撤退,故意做出一副慌乱无序的样子。栾枝则带领晋国下军,驱使着战车在地上拖着树枝奔跑,一时间,尘土飞扬,遮天蔽日,让楚军看起来以为晋军在狼狈逃窜。不明真相的楚军信以为真,被晋军的“溃败之象”所迷惑,急忙追击。就在楚军踏入晋军的埋伏圈时,重耳安排的伏兵尽出,先轸和郄溱率领晋军中军如同猛虎下山般向楚军拦腰冲杀过去,喊杀声震天动地。狐毛和狐偃指挥着上军则从两侧对楚军进行包抄夹击,楚军顿时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。

战场上,刀光剑影,血肉横飞。晋军的将士们勇猛无比,他们怀着必胜的信念,与楚军展开了殊死搏斗。战马嘶鸣,刀剑碰撞,鲜血飞溅,每一步都充满了生死的较量。楚军虽然奋力抵抗,但在晋军的精妙布局与英勇作战之下,渐渐难以支撑。他们的阵线开始崩溃,士兵们丢盔弃甲,四处逃窜。

子玉带着残兵败将仓皇逃窜,一路奔逃回国。他回首望着那片曾经充满希望的战场,如今却只剩下满地的狼藉和楚军将士的尸体。他的心中充满了绝望和羞愤,自觉无颜面对楚君与众将。羞愤交加之下,他选择了自杀,以此来承担兵败的责任。他的生命在这一刻戛然而止,但他的失败却成为了历史的注脚。

城濮之战,至此落下帷幕。晋国凭借着卓越的谋略和英勇的战斗,成为了这场争霸战的胜利者,也奠定了其在中原的霸主地位。阳光再次洒在战场上,仿佛在为这场伟大的胜利加冕。晋军的旗帜在风中高高飘扬,象征着无上的荣耀与威严。